2007-03-18

宋徽宗考题拾趣

Source:http://www.5ilog.com/cgi-bin/bbs/club/v.aspx?j=0&id=4124001

宋徽宗考题拾趣
  宋徽宗赵佶(1082-1135)在历史上是一位昏庸的皇帝,但又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的画家。他主管画院,亲自出题、批卷,还亲自授课,所出考题情趣盎然,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道,现试举几例如下:  一、“竹锁桥边卖酒家”  “竹锁桥边卖酒家”是画院的著名试题之一。此次考试中,众多考生皆重于酒家,从而以小溪流水,野渡小桥,竹林清风等借以衬托,但这些画面皆不中赵佶之意。唯有一名叫李唐的画家,构思新颖,独辟蹊径,画面上是一泓溪水,小桥横卧,桥边则是一片竹林,唯有那郁郁葱葱的翠竹中,挂着一幅迎风招展的“酒”帘。整个构图从“虚”字入手,使人浮想联翩。赵佶看后大悦,他认为酒家藏在竹林中正是符合“锁”字的意境,并亲自圈点为第一名。李唐(1066-1150)字古,进画院后继续勤奋作画,终于成为宋朝承上启下、开宗立派的著名画家。  二、“蝴蝶梦中家万里”  不得不承认赵佶的题目其寓意是很深的,此题取自“蝴蝶梦中家万里,杜鹃枝上月三更”之意,众考生作品皆不中意,唯一被赵佶选中的是王道亨的试卷,王道亨笔下所绘的是苏武牧羊图。画面上苏武思乡,席地而卧,然双蝶追逐其间,画中林木扶疏,上立子规,而月正当空,木影在地,犹闻啼声。由于王道亨较好地掌握了诗的含意,因此一举夺魁并成为宋代著名画家。  三、“野渡无人舟自横”  政和年间,赵佶以“野渡无人舟自横”为题,此句来于唐朝诗人韦应物的《滁州西涧》。应试者大多画一空舟系于涧边,或画一鹭鸶立在船上,或画一鸟落在船杆。但是受到赵佶赏识的却是画中一舟人,他卧于舟尾,手握一支笛子……原来,作者其意不在舟中无人,而是说明此野水无人过渡,连摆舟之人无聊吹笛竟也打起瞌睡来。看来中选者实为丹青高手,金榜题名确有可圈可点之处。  四、“踏花归去马蹄香”  这个考题也是独具匠心的,考题一出,整个考场上考生们几乎都在画马画花、达官显贵、文人仕女,他们均穿梭于花丛之中,赵佶看后很不满意。但就在最后几张卷子中,赵佶被一幅画吸引了,一匹骏马缓步走来,几只小小的蜜蜂在追逐着马蹄。看来作者的巧妙之处就是马踏上了花后竟然引来了蜜蜂,画面上既表现了“踏花归去”又表达了“马蹄香”。这就是作者的巧妙构思,故而理所当然地被评为第一名。  五、“深山藏古寺”  “深山藏古寺”之题是赵佶亲自为画院出的题,此题目一出,众考生皆以为不难便纷纷作画,有的画青山丛中露一寺顶;有的在半山腰画一半古寺;有的则干脆画一寺在山中;个别考生竟抓耳挠腮,不知从何下笔。这里只有一幅构思奇特的,画面上只有山水和一条羊肠小路,唯有一个老和尚在溪边挑水,赵佶看后龙颜大悦,当即录此生为第一名。这幅画画得很简单,但其高明之处是把考题的“藏”字表现得淋漓尽致,既有老和尚前来挑水,那么古寺定是藏在深山之中啦。  六、“嫩绿枝头红一点”  这道考题是很有分量的,因“嫩绿枝头红一点,恼人春色不须多”是这首诗的原意,故而当时的应试者大多在画面上用红花绿叶来装点春色,或在绿荫丛中露出红花一朵。然而高居榜首的却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画家,他在绿树成荫的阁亭中,画一仕女倚栏而立,唯有其樱桃小口的一点红与嫩绿枝头相辅相成,从而点出了“红一点”的主题。题画诗的由来  在中国画的空白处,往往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。诗的内容或抒发作者的情感,或谈论艺术的见地,或咏叹画面的意境。这种题在画上的诗就叫题画诗,是绘画章法的一部分。它通过书法表现到绘画中,使诗、书、画三者的美巧妙地结合起来,做到相互映现,增强了绘画作品的形式美感,构成了中国画的艺术特色。  唐代题画诗丰富多彩。六朝时有些诗人就为画扇、画屏咏过诗。但当时的题画诗,并不是直接题在画面上的。题诗的内容,几乎并不论及画的意境,可以说是两不相涉。这说明当时诗与画还没有在形式上真正融合,也没有画家在画作上亲自题诗的风气。  画家把诗直接题在画上,从形式上将诗与画融合在一起的,始于北宋赵佶。然而当时多数题画诗与题跋一样,只是写在自作画卷的后尾或前面,直接题在画上的并不普遍。到了元代,画上题诗,才真正兴起并趋向成熟。从画的意境和章法、诗的内容和书写的位置,使之与绘画作品浑成一体。到了明代和清代,几乎是每画必题,每题必诗,在内容与形式上,都比以前有进一步的创新。  有关题画诗的著述甚富。南宋孙绍远的《声画集》,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题画诗集;清代陈邦彦所编《历代题画诗》等。近现代这种书也出版了不少。

張貼留言

Whatsapp Button works on Mobile Device only

Start typing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